随着综合防控理念的普及,眼轴作为评价视力标准的核心指标,已被广大家长所熟悉。检查眼轴主要是为了监测孩子眼轴实际发育趋势,当眼轴过长时会带来较大的眼底风险。比如超过25.5mm以上的眼轴,可能会带来较大的眼底病变的风险。
角膜曲率是指角膜前后表面的曲率半径,用于确定角膜的屈光度和是不是有散光等,角膜曲率在40-46D之间,角膜地形图、生物测量仪、部分验光仪都可以检测这个数据,常用K1\K2表示,用K1/K2的平均值Km/SE来评价曲率平整程度,用△K=K2-K1的结果评价角膜散光。
一般角膜曲率在40-46D之间,但最正常的角膜曲率应该在43.5D左右。上述理论眼轴长度数据也是基于43.5D的角膜曲率。
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角膜曲率低于43.5D或者高于43.5D。对应的理论眼轴就会发生变化。两者的关系就是:当角膜曲率越小,眼轴就会越长;当角膜曲率越大,眼轴就会越短。
如果以43.5D为基准,角膜曲率每降低3D,同等屈光度的眼轴就会长1mm;反过来如果角膜曲率每增加3D,同等屈光度的眼轴就会短1mm。
我们用个图来对比一下,假设角膜曲率不同,每个年龄段孩子的理论眼轴长度应该是如下的关系。
2.1 什么是眼压?正常范围是多少?
眼压是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三种眼球内容物作用于眼球内壁的压力。从临床角度,正常眼压的定义应该是不引起视神经损害的眼压水平。
但由于视神经对眼压的耐受性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因此,正常眼压不能以某一准确数值来定义。从统计学概念出发,通常将正常眼压定义在10-21毫米汞柱范围。
2.2 为何要检查眼压?
在国内外失明的人口中,大约10-15%是由青光眼所引起的,而四十岁以上的成年人,大约2%患有青光眼,青光眼是由于眼压过高而引起视神经的损伤萎缩,进而造成各种视觉的障碍和视野的缺损。
眼压的检查是发现青光眼的三大重要检查之一,也是最简单的检查。因此就诊的患者应作眼压检查,以排除高眼压和青光眼的可能性,以期及早发现及治疗。
2.3 眼压检查有哪几种方法,有何区别?
眼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指测眼压法和眼压计测量法。一般正常为Tn,眼压高为T +1、2、3,眼压低为T-1、2、3。眼压计测量法,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
接触式眼压计又分为压陷式好压平式,为临床常用,这种方法准确、简便易行,但眼压计要与角膜接触,因此不适于角膜炎、结膜炎等疾病患者。并且测量后,患者不能用手揉眼睛,以免因暂时的感觉缺失而伤害角膜。
非接触眼压计方法简便、快速,不用麻醉,不与角膜接触,不会发生交叉感染,但这一方法对高眼压及角膜有病变的患者可能有偏差,必须引起注意。
3. 角膜地形图检查有何意义?
角膜地形图在临床应用于诊断角膜散光,定量地分析角膜性状,将角膜屈度以数据或不同的颜色显示出来,其两轴屈度之差为角膜散光。
角膜地形图的问世使亚临床期圆锥角膜和圆锥角膜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其圆锥角膜诊断准确率高达96%。另外,可用于角膜接触镜诱发的角膜扭曲症的诊断。
角膜地形图还可用于角膜屈光手术的术前检查和术后疗效评价,术前根据角膜地形图充分了解角膜性状,尤其是散光的情况和排除圆锥角膜和接触镜诱发的角膜扭曲;术后则根据角膜地形图评价疗效。
现代白内障手术的目的不仅要减少手术诱发的散光,而且可通过手术切口中和术前散光。因此可根据手术前检查的角膜地形图来指导手术。根据角膜地形图可计算出屈光不正患者配镜所需的曲度和度数,指导配戴角膜接触的数据镜,提高了其准确性。